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瞭解強迫症

    認知及行為論者主張,強迫正患者無法「關掉」不斷重複的想法,他們的思考傾向於僵化、教條。他們認為自己有責任去阻止傷害發生。他們無法接受負面想法,對這些想法感到非常焦慮和罪惡。焦慮感讓他們更難擺脫這些想法。強迫症患者也相信,他們能夠控制所有想法,無法接受每個人偶爾都有負面想法的事實。他們認為這些想法代表自己風了,或者把想法等同於行為(「如果我想到傷害我的孩子,就會有罪惡感,就好像已經傷害孩子。」)當然,他們因此更加焦慮,因為更難擺脫這些想法。

   當個人發現某些行為可以緩和強迫思考以及減輕焦慮時,就會產生強迫行為。焦慮的減輕增強該行為,導致強迫行為:個人每次產生強迫思考,就會被迫從事該行為以減輕焦慮。認知行為論的解釋得到相當多實徵證據支持。支持認知行為觀點的最佳證據是,根據這些觀點所進行的治療可以幫助患者。

  強迫症也可能來自生理原因。某些家族研究主張,基因異常決定誰可能罹患強迫症。然而,大多數強迫症的生理研究著重於腦部跟動作、認知和情緒有關的神經迴路。患者腦部負責調節原始衝動部位的血清胺不足。強迫症患者的迴路功能失調,可能導致該系統無法關閉原始衝動(例如攻擊衝動)或者刻板行為的執行。神經系統顯影研究指出,強迫症患者的原始神經迴路出現異常活動。除此之外,通常患者服用調節血清胺濃度的藥物之後,可以緩解症狀。最後,病患對藥物反應良好,而且上述腦區域活動降低程度高於未服藥者。有趣的是,強迫症患者接受行為治療後,尾核和視丘的活動也會減少。

  整體而言,生理和心理因素可能共同影響各種焦慮症。許多人或許因為具有生理、神經或生化弱點而罹患這些疾病。但是他們可能也有災難化傾向,嘗試以適應不良行為減輕焦慮,因此發展出焦慮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