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壓力與生理健康

   不斷嘗試適應壓力源,可能耗盡資源,使有機體較容易罹患疾病。長期壓力影響潰瘍、高血壓或心臟病,也破壞免疫系統 ,降低身體抵抗病菌入侵的能力。醫師指出,一般以上疾病跟情緒或壓力息息相關。

    心身症( 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s)是生理疾病,但發病原因跟情緒有關。一般人常誤以為心身症並非真正生病,因此不需要醫療照顧。相反地,心身症症狀反映出組織受損或身體疼痛,因壓力及服用阿斯匹靈引起的胃潰瘍(與壓力因素無關)在症狀表現上並無分別。

    傳統上,心身症研究探討的疾病多為氣喘、高血壓、潰瘍、結腸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研究者試圖找出,特定生理疾病和壓力因應方式之間的對應關係。例如結腸炎患者被視為,即使生氣也不能表達憤怒。然而後續研究並不支持某些生理疾病與特定因應方式有關。因此壓力反應相似未必罹患相同疾病。唯有冠狀動脈心臟病與A型性格之間的關係是例外。

一、冠狀動脈心臟病

   長期壓力可能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起因於連接到心臟的血管因阻塞而變窄,使得氧氣及養分無法順利輸送到心臟,可能引起胸部或手臂的輻射痛,稱為心絞痛。若是養分輸送完全受到阻礙,則演變成心肌梗塞或心臟病發作。

   人們面臨的環境可能提高或降低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以52個國家30,000個參與者為對象的研究指出,三分之一心臟病風險與生活環境壓力有關。處於高度工作壓力者容易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特別是對工作控制權較低的人。例如生產線工作要求速度快且品質佳,而且工作速度由機器控制,並非自己可以掌握。高要求機上低控制、高努力價上低籌賞的組合可以預測樣本當中男性和女性首次心臟病發作。

   動物研究結果指出,社會環境脫序也會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有些實驗以群居彌猴為研究對象,其支配或順服組織階層分明 。當新的彌猴成員進入既有穩定團體時,使得原先的社會支配階層產生變化,在成員間形成壓力,引發彼此攻擊。

   在實驗中,有些動物社群未受到干擾,其支配階層維持穩定;有些社群怎因不斷加入新成員而備感壓力。兩年之後,不穩定社會團體的高階成員比低階成員更容易產生動脈粥狀硬化。

  高血壓是心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長期高血壓可能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腎臟衰竭和中風。雖然基因是造成高血壓的因素之一,只有10%個案可以追蹤到基因成因。

A型性格

  傳統上跟冠狀動脈心臟病有關的行為模式或性格風格就是A型性格(type A pattern)。多年以來,內科醫師注意到:心臟病患者通常都有敵意、攻擊、缺乏耐心、過度投入工作。1950年代,兩位心臟科醫師定義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的性格特徵,稱為A型性格。A型性格的三個成分分別是:時間急迫感、容易被激發敵意,以及追求成就的競爭性。

  其他研究證實A型性格者處於罹患心臟病雙倍風險。除此之外,A型性格與X光照射心臟寫關所得之的冠狀動脈阻塞嚴重性成正比。

  後續研究重新定義A型性格發現敵意程度是預測心臟病的最佳指標。A型性格或敵意如何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可能的生理機制是交感神經系統對壓力的反應,敵意分數交高的參與者血壓、心跳上升幅度較大,而且分泌壓力相關荷爾蒙較多。同樣結果顯示於A型性格與非A型性格參與者的比較。敵意或A型性格者的交感神經似乎對壓力情境反應過度。所有這些生理變化都會傷害心臟和血管。

  毫不令人意外的是,敵意者人際衝突較多,社會支持較少。社會支持減少直接造成客觀和主觀健康指標的負面影響。因此敵意可能提高長期生理激發,直接影響心血管健康,並且減少社會支持,產生間接影響。

  有關A型性格的好消息是,精心設計的治療有助於改善行為,能夠減少A型行為者也降低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二、免疫系統

   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主要探討身體免疫系統受到壓力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響。免疫系統由淋巴球組成,可保護身體免受於病菌侵襲而產生疾病。免疫系統影響人體遭受病痛侵襲的程度,例如傳染病、過敏、癌症、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或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問題。壓力以多種方式影響免疫系統。短期壓力似乎提高免疫反應強度,然而,長期壓力卻降低免疫功能。部分原因在於,當壓力反應長期持續,打或逃反應所釋放的生化物質(可體松)抑制免疫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