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兒童擁有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
兒童擁有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包括食衣住行有保障,且受到保護。但除了這些身體的需求,他們還有權利獲得心理上的照顧、尊重,及有助於發展自我價值的對待。
兒童也有權利在沒有體罰或心理傷害的環境中,接受父母適當的引導,在某些行為上有所節制,避免犯錯,做個有規矩的人。
最後,兒童還有當兒童的權利,能在幼年時盡情玩耍、自主及犯錯。等到較大時,父母自然會託付一些責任和家事,以培養其成熟度,但這一切絕不能賠上快樂童年為代價。
學習處事之道
兒童就像海綿,會全盤吸收周遭的語言和非語言訊息。他們傾聽父母說話、觀察父母、模仿父母的行為;其言行舉止都以家人為榜樣,因此從家庭中學來的自我認知等,成了放諸四海皆準的處事通則,且深深烙印在他們心裡。父母的角色模範是孩子發展自我認知的關鍵—尤其是在發展性別認同的階段。過去二十年來,父母的角色已大變,但肩負的責任依舊相同:
1.父母必須滿足子女生理上的需求。
2.父母必須保護子女免於身體的傷害。
3.父母必須滿足子女、關照和親情的需求。
4.父母必須保護子女免受心理傷害。
5.父母必須為子女提供道德和倫理的指導。
節錄至父母會傷人P36~37
-----------------------------------------------------------------------
《幸福童年的秘密》,作者對自己闡述在書本裡面的思想做的總結如下:
1.所有小孩的出生,是為了成長、發展、生活、愛,並且,出於自我保護,能夠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
2.為了小孩的發展,成人必須尊重和保護他們,認真對待他們、愛他們,並真誠地幫助他們清楚認識所處的世界。
3.當這些對小孩來說攸關生命的需求受到阻礙,而他們又為了成人的需要而遭受虐待—成人對他們進行剝削、打罵、懲罰、利用、掌控、忽視、欺騙,卻沒有任何證人可以作證時,他們的身心完整將會受到永久的創傷。
4.對這種傷害的正常反應應該是憤怒和痛苦;但是,由於小孩深處極易受到傷害的環境,他們不可能表達自己的憤怒;同時,由於孤獨地體驗這些痛苦,是不堪忍受的,所以他們被迫壓抑自己的情感,將所有的創傷記憶壓入潛意識,並將有罪的施虐者理想化。後來,他們就會失去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事情的記憶了。
5.因為與原始的原因斷了聯繫,他們憤怒、無助、絕望、可望、焦慮和痛苦的情感,將會透過對別人的破壞行為表達(如犯罪行為、大規模屠殺),或是透過以自己為敵的方式表現出來(如吸毒、酗酒、嫖妓、精神紊亂、自殺)。
6.如果這些被虐待的小孩後來成為父母,他們將會經常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報復童年受到的虐待,把他們當作代罪羔羊。只要虐待兒童的行為仍可以被定義為一種教育方式,它就仍然會被我們的社會推崇和認可。可悲的事實是,父母在打罵自己的小孩時,實際上是為了逃避他們小時候被自己父母虐待時內心所產生的情感。
7.如果要避免讓受虐孩童變成罪犯或精神不正常的人,那麼在他的一生中,至少應該有一次與這樣的人有聯繫:這個人堅定不移地了解到,該對一切負責的並不是無助受害的小孩本人,而是小孩的生長環境。在這一點上,社會對這個事實的知情或無知,對於拯救或毀滅一個人有著關鍵性作用。對於親屬、社會工作者、心理治療師、老師、醫生、精神科醫生、正副館員、以及看護人來說,他們有著最好的機會去支持並且相信小孩。
8.直到現在,社會都一直在保護著成人而譴責受害人。這一盲目狀態得到理論的支持,與我們前輩的傳統教育原則完全一致;這些原則認為兒童是狡猾的東西,被邪惡的動機所主宰;他們編造謊言並攻擊他們無辜的父母,或對他們有性方面的企圖。在現實中,小孩總是因為父母的殘酷行為而責備自己,為父母的責任開脫辯解,並始終如一地愛著他們。
9.近年來,由於新治療方法的使用,我們已經能夠證明:受壓抑的童年創傷經驗被儲存在身體內部,雖然處於無意識狀態,卻在成人時期,仍發揮著影響力。此外,一個過去大多數成人不甚知道的子宮電子測試的結果發現:小孩從生命的最早期,就能對溫情和殘酷有所感知,並能對它們做出反應。
10.根據這個新發現,當童年的創傷性經驗不必再躲避在黑暗中之後,即使是看似最荒謬的行為,也會暴露出它早期隱藏著的動機邏輯。
11.如果我們能敏感於小孩們所遭受的、一直被普遍否認的殘酷虐待及其影響,將必然終止這些代代相傳、周而復始的暴力行為。
12.那些身心完整,在童年沒有受到傷害的人,及那些被保護、尊重、並受到父母坦承對待的人,他們在青年及成年後的生活終將是聰明、有反應能力、有同情心並且高度敏感的。他們將享受生活,不會感到有趣殺人、或是傷害別人或自己的需要。他們會用自己的力量來保護自己,但不會去攻擊別人。對於比自己若小的人,包括自己的小孩,他們一定會尊重並保護他們,因為這是他們從自己的經驗中學到的,這個知識(而不是對殘酷的經驗)從一開始就儲存在他們的體內。這些人將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的前輩必須建立龐大的戰爭工業,才能讓自己安心和安全地活在這世界上。由於他們不必終生背負無意識地逃避早年恐嚇經驗的命運,所以能在成年生活中,更理智、更積極地應對任何對他們恐嚇的企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