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母愛創傷(不能愛的母親) Mothers who can't love(A healing guide for daughters) 第一章

母愛創傷


作者: 蘇珊佛沃
譯:葉佳怡

第一章
質疑母愛是種禁忌?

   我們這代人通常對心理學都有些概念,但仍未完全擺脫母愛迷思:我們總相信母親的定義就是能愛孩子、保護孩子,而且永遠慈愛親善。這種迷思為許多無愛母親提供的掩護,因為丈夫、其他家庭成員和社會通常不願直接批評或仔細檢視這些母親。
   大部分的社會學家都歌頌母親,彷彿只要生了孩子就能立刻擁有養育孩子的能力,但現實卻非如此。沒有這種能夠打開「母親本能」的神奇開關,母親並不會生了孩子後立刻與嬰兒產生連結,或回應孩子的各種需求與匱乏。當然,我並不同意佛洛伊德打擊母親的傳統,也就是把所有問題歸咎到母親身上;但相信只要成為母親就能付出健全的愛,同樣也是一種妄想。
   這種妄想成為一種深植人心的信念,就算妳想表達母親無法愛人的事實,並說出母女關係的真相,也就是母親真正對待妳的方式,卻往往會遇到頑強外力集結抵抗,甚至包括妳母親。
   確實,我們常在處理無愛母親議題時面臨許多禁忌,人們面對母愛創傷的反應激烈,不是心存懷疑、大肆批判,就是給出毫無建設性的意見。

   如果妳想重新組織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很容易發現以下狀況:

.妳嘗試與他和解,卻總是被重新捲入一堆錯綜複雜的批評及語言操弄的泥沼中。妳再次成為那個不知感恩、自私又無情的傢伙。無論她做了什麼,妳都是虧欠的那方。
.妳試圖向親友尋求建議,得到的回應卻是:
「怎麼可以這樣說妳媽?是她給了妳生命。妳有什麼毛病呀?」
.妳找了一位學藝不精的諮商師,對方堅持要妳「原諒並遺忘」,還要妳與母親和解,完全不管必須付出的高昂情緒代價。
.妳試圖從牧師、神父或其他精神導師身上尋求支持,但得到的回應都是「孝敬妳的母親」、「妳必須透過原諒療癒自己」、「家庭是我們的一切」。
.妳試圖跟你的另一半討論,但得到的建議是:「別讓她影響妳。她就是那樣」

經歷以上的一切之後,妳又回到了原點—迷惑、孤單,因為試圖面對及處理過往糾結而感到羞恥,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有權擁有那些感受。

其他人不了解妳的處境

   處理無愛母親帶來的痛苦及其後續效應非常辛苦,過程也可能使人極度孤絕。一般人如果擁有堪稱健全的母親,通常很難理解世上有不一樣的母親,因此常有立意良善的親友在面對不被愛的女兒時心存懷疑,不但無視她的痛苦,甚至在她尋求安慰時出言指責。
 
   這些擁有無愛母親的女性的共同特質,就是渴望感受到被認可,也就是找到一個人對她們說:「沒錯,妳所經歷的都是真的,沒錯,妳的感受非常合理。我都了解。」
   這些女兒往往承受了巨大壓力,無論過去或現在,都不敢說出自己在言語、情緒或身體方面經歷的殘酷對待。如妳所見,這些孩子很早就被迫面對現實的規則:別告訴任何人,連在心裡想都不能想。
   於是妳學會了埋藏、輕視,甚至懷疑內心的真實感受。


被母親拒絕後的內化機制

  妳的直覺通常是為母親設想,並努力在現況中取得平衡。雖然乍看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妳的生活底層會因此出現錯綜複雜的斷層線,就像一種情緒地震帶。苦笑著逆來順受可以保持表面上的和平,但實在稱不上主動的選擇,反而更像是一種基於羞愧與恐懼的失能狀態。而真正讓妳身陷情緒陰影的,正是這種精準運作的情緒煉金術及麻醉效果。
   每當妳試圖說出有關母親的真相時,外界反應都會在妳心中迴盪出強烈情緒:

.妳覺得自己背叛了母親,並因為說出真相而被視為「亂批評她」,「畢竟是她給了妳生命。」
.妳覺得羞愧。「所有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愛,那一定也有正當理由。」
.妳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能力,不知道自己是否「太敏感」,或者開始自憐自艾。
這些想法與感受一定非常強烈,許多人甚至深感恐懼,因此一旦外人碰觸到這座痛苦與缺乏安全感的深淵,所引發的反彈只能以「驚恐」形容。之所以會如此驚恐,是因為我們得允許自己去感受,並承認我們的母親沒有愛,還得試圖去改變彼此之間的關係。
  許多女兒表示他們真的無法為母親貼標籤,就算母親在惡劣、再無法付出愛也一樣。
  以下是我常聽到的理由:

.我受不了那麼做的罪惡感。
.我承受不了那種悲傷。
.我無法接受隨之而來的失落感。
   這些成年女性內心都有個嚇壞了的小孩,如果說出真相就沒媽媽了。只要聽到這個內在小孩低語,無論多麼成功老練的女性都會忘記自己是成年人,早就無須仰賴與母親的緊密關係才能生存。
   一旦妳相信只要自己依循內心感受行動,將無法承擔隨之而來的情緒後果,就只能走上另外一條道路:將扭曲的自我形象及看待母親的方式合理化。
  「聽著,她真的過得很辛苦,」妳告訴自己,「我得放她一馬。」
  柯琳非常努力地找出所有足以證明母親「沒那麼壞」的蛛絲馬跡,這些合理化說詞簡直耳熟得令人心驚。

「希望妳沒覺得我在妖魔化我媽,我真的沒有。我是說,她從沒讓我們餓著,也沒讓我們流離失所。我上學有課本用,也有好衣服穿。而且老實說我小時候真的常惹麻煩,難怪她老對我生氣。」
 柯琳仍想從這段腐爛的母女關係中翻出一些正向的元素。確實,母親沒讓柯琳餓著,卻讓她在感情方面極度飢渴。但為了自我說服,她得使用我們熟悉的自責說詞。奇怪的是對於無愛母親的女兒而言,這種說詞具有撫慰效果。
 看出這種惡性循環的模式了嗎?妳在母女關係中的痛苦逐漸轉為恐懼最後發展為各式合理化及自責說詞。正是這種密閉的循環系統將妳困住,阻止妳做出改變。我們的心智或許理解現實問題,情緒卻遵循另一套邏輯,而我們大多時候是情緒的動物。
  無愛母親的女兒有辦法說出「我媽很沮喪」、「我媽根本只顧自己」、「我媽真要把我逼瘋了」,「甚至我媽是個酒鬼」、「我媽會在言語上虐待我,現在也一樣」,或者「我媽真是個賤貨!」這些說法聽來強悍,似乎也很精明,但又沒有精明到足以讓妳放過自己。唯有完全揮別母愛迷思才能停止這個無法克制為母親辯解的情緒循環,而且這些辯詞背後的邏輯只有一種:「無論我媽做了什麼,反正都是我的錯。」
  妳的一生可能都無法克制地相信母親沒有問題,有缺陷的是自己。妳會在成年過程中不停地收到這種受損的自我形象影響,彷彿扛著一只沉重大衣箱,裡頭是妳從小就開始收集的各種恐懼與自我誤解,並以此發展出各種自我挫敗行為。

與禁忌對決

 本書將仔細描繪無愛母親的樣貌幫助妳一勞永逸地放棄母愛迷思。在接下來的章節,妳會發現許多母親因為各式各樣的心理或生理障礙,無法或不願持續提供引導女兒發展情緒幸福感的必要關愛,導致她們無法真正愛人。
 我想要強調的是,這些母親並不是一早醒來就開始思考:「今天開如何傷害女兒呢?」
她們行為背後的驅力往往不受意識管束,有時是她們自己也不願面對的情緒,比如令人舉步維艱的不安全感、揮之不去的被剝奪感,或者對人生無比深沉的失望。為了擺脫這些恐懼及憂傷,她們靠著女兒來重獲利力量、主宰地位或支配感。這類母親最明顯的特質就是缺乏同理心,極度自我中心,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創造了多少苦難。她們很少透過他人觀點來思考事情,只是一股勁地滿足自己的欲望與需求。她們對心中的惡意幾乎一無所知,然而,正是這些惡意引發的傷人行為定義了妳們之間的關係。
 如果這些描述與妳的痛苦經驗極度類似,請不要停止閱讀。意識到妳們之間擁有的不是愛非常重要,你必須深刻、完整地理解這件事,就算每次只能成功一點,也不該放棄。我知道或許很難,但如果想修復母愛迷思造成的傷口,你就得清楚檢視母親的作為,以及這些作為在妳心中留下的傷痕。
 妳會透過本書的第一部認識五種無愛母親。
這些分類之間並沒有清楚界線,任何一名無愛母親都可能符合多項分類定義。
無愛母親的種類包括:

嚴重自戀的母親

 這類母親極度缺乏安全感,只顧自己,總是需要他人仰慕自己,並強調她無與倫比的重要性。她必須是注意力的焦點,只要感覺鋒頭被搶去就得立刻奪回來。她可能會把女兒視為對手,蓄意打擊她作為女性的自信心、魅力及力量。這類母親只要感受到威脅,立刻會變得尖酸又好鬥,尤其當女兒在成年後發光發熱,情況會變得更嚴重。

■過度糾纏的母親

因為需要女兒把大量時間、精力花在自己身上,這類母親的母女界線往往非常模糊,加上不停強調無論代價多高,自己都是女兒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女兒通常因此感到窒息。她必須靠母親這個角色來滿足情緒需求,根本顧不到女兒也有獨立健全發展的需要。她常把孩子描述為生命中「最好的朋友」,但當女兒的需要與偏好與自己不一致時,她又不當一回事。

■控制狂母親

這類母親對人生充滿無力感,所以利用女兒填補內心空缺,認定女兒的人生定位就是取悅母親並服從所有指示。這類母親總是清楚表明自己的需求、慾望以及命令,只要女兒試圖重新安排人生議題的優先順位,就會讓女兒對可能面對的後果心存恐懼。她們認為只有自己明白如何安排對女兒最好,並以此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女兒因為常被母親貶低,也就信以為真。

■需要母愛的母親

因為早已被生活壓垮,這類母親不是深陷憂鬱情緒就是有成癮問題,害得女兒不得不扛起照顧母親的責任,甚至還得撐起整個家庭。這種典型的角色反轉,逼迫女兒必須照顧孩子氣的母親,提早結束童年,而且始終得不到母親的保護與指引。

■忽視、被判或打擊孩子的母親

這類母親屬於光譜最陰暗的一端,冷漠的她們無法提供任何一絲溫暖,往往還任由女兒被其他家族成員虐待,甚至可能親手凌虐孩子。她們所造成的損傷非常有害,女兒受到的創傷也非常深。

接下來,我將提到這些母親如何一點一滴地侵蝕女兒的生命根基。透過這些案例,妳能理解與無愛母親生活的經驗如何影響妳的行事準則,並損害妳擁抱愛、信任及自我成就的能力。

重複出現的模式

俗話常說,女人會選擇跟父親類似的對象,但其實更令人眼界大開的事實是:我們常選擇與母親類似的對象。換句話說,當一個人在選擇伴侶及形塑成年生活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種下意識的強烈需求:我們想重現那些伴隨母愛創傷而來的熟悉困境。
 正如先前的量表所示,那些過度照顧、取悅外人及缺乏安全感的糟糕模式,總是根植於母女關係。無愛母親的女兒常願意過度容忍他人的惡待,在最糟糕的情況之下,一個備受打擊的女兒可能會成為備受打擊的母親,甚至出現虐待孩子的傾向。不過無論母親留下什麼創傷,妳若能主動詮釋過去與現在之間的關係,就能獲得穩定做出改變的欲望即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